她是“永远的少女”(一)|沪剧人生
发布时间:2023-07-30 12:45:49 来源:百度新闻

沪剧,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,

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沪剧曲调清新优美,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。

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,流光溢彩,

涌现了一批大家、名角。

“今日闵行”推出“沪剧人生”,

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、那些事。

本期介绍的沪剧大家是

许帼华

音频最后请欣赏沪剧《庵堂相会》选场:拷打红云(石筱英 邵滨孙 许帼华)

许帼华是大家很熟悉的沪剧演员,她曾先后在沪剧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少女形象,如《阿必大》中的阿必大、《星星之火》中的小珍子、《庵堂相会》中的小红云、《芦荡火种》中的小林、《日出》中的小东西等,个个堪称经典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。

著名沪剧演员许帼华艺术照

1937年12月,苏州越溪一户姓谷的人家迎来了第三个女儿的降临,不过女婴的出生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欢乐,反而给父亲增添了一丝惆怅。盼子心切的父亲,面对妻子一连生下三个女儿,着实让他无奈,他准备把刚降临人间的老三送人。幸亏祖母觉得小孙女眼睛挺大讨人喜欢,坚决要求留下来。这个留下的孩子就是日后成为沪剧名家的许帼华,不过当时取名谷晴云,因为是老三,所以大家都叫她“阿三头”。

年幼的小晴云随家人来到上海生活,住在复兴公园附近的太仓坊。父亲为了要儿子,在外又讨了二房,根本无暇照顾家庭。好在外婆家家业殷实,在昆山城里也小有名气,靠着外婆家的照顾,小晴云姐妹与母亲一起生活。可好景不长,就在小晴云10岁的时候母亲病故,父亲就把三个女儿和一个只有三岁的儿子接到新昌路小老婆家中。

小晴云从小就讨人喜欢,对唱歌跳舞非常有灵气,经常模仿收音机里播放的节目。1950年正是沪剧《碧落黄泉》走红的时候,王盘声的一曲“志超读信”风靡上海滩,大街小巷到处传唱,就连拉黄包车的苏北人也会唱上几句。小晴云也跟着收音机学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。

夏天,邻居们都在弄堂里乘凉,这便给了小晴云施展才华的舞台,大家都会想起这个能歌善舞的小姑娘,“阿三头,来唱一段!”年幼的小晴云从不胆怯,拔直喉咙就唱,引来一片叫好声。在一旁的二妈认准小晴云有艺术天赋,是块唱戏的料,于是便决定让她从艺。

不久,二妈通过关系认识了丁是娥的父亲潘成忠,说好带晴云去给丁是娥看看。当时丁是娥的上艺沪剧团正在小皇后剧场演出,一天两场戏,根本没时间接待人,好在是父亲介绍来的,就答应隔天早上把小姑娘领到家里来看看。二妈对小晴云关爱有加,第二天一早起来让晴云穿上了一套特地新做的衣裳,亲手帮她梳好了两条油条辫子,整整齐齐来到丁是娥的寓所。两人在客厅里等了很久,终于听到了丁老师起床的声音,又等了一会,卧室的两扇移门慢慢打开,见丁老师走了出来。潘成忠忙对丁是娥说:“咏华,迭个小囡想来拜侬为师,侬看看。”丁是娥朝小晴云看了看,脱口说出:“眼睛倒蛮大的”。这句话婉转表达了同意收徒的意愿,开启了小晴云崭新的生活道路。翌日,在小皇后剧场的后台,老郎神神龛前香烟缭绕烛光高照,小晴云在众人的见证下,先向老郎神磕头,再向老师丁是娥叩拜,最后向抱徒师王云龙行礼,丁是娥的寄爹吕静佛为小晴云题了艺名帼华,因为丁老师原名中有个华字,所以学生都是华字辈。谷家长辈感觉子孙学艺有辱门楣,二妈便让晴云改姓许,从此进入了沪剧的大门。

当时,许帼华虽然是剧团里年龄最小的一个,但是她学习认真努力,不久便超过了比她早学艺一两年的师姐们。她每天偷偷在侧幕边看老师的表演,为了不影响舞台组换布景、搬道具,她总是小心翼翼地站在一个小角落里,久而久之,老师的许多唱段她都学会了,几十年后,当丁是娥再要演唱自己当年的唱段《赛金花》“回思曲”时,竟还向学生许帼华请教。

许帼华 陆敬业 《寒梅吐艳》 剧照

丁是娥老师每天日夜两场戏,还要唱电台、排新戏,根本没空教徒弟。许帼华认准了担任乐队主胡的曹甫良老师,主动请教唱腔。曹老师非常热心,主动帮她套傢生。当年许帼华每天早起,从新昌路走到九亩地的曹甫良老师家练唱。曹老师先教她《西厢开篇》,哪知刚学了第一段,就接到了学员考试的通知。在众多师长面前,许帼华凭借着刚学会的《西厢开篇》,得了90多分,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嘉奖,4角钱一天的艺徒车马费,就此增加到了6角,令众姐妹刮目相看,羡慕不已。不久,老师安排她在戏里演出一个有十句唱词的小角色,又获得好评,6角变为1元,从而从艺徒转正成为了演员。许帼华还和师姐张静华一起去电台唱开篇,因为都是午间吃饭时间,许多演员都不太愿意去。许帼华就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自己迅速成长。有些观众看了许帼华的演出,纷纷到后台打听询问,才知道她是丁是娥的学生。

作者:陶一铭

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,有着浓厚的滩簧、戏曲情结。尤其,本滩、申曲他情有独钟。有关滩簧的相关内容,他全部收藏,仿佛“他就是为滩簧而生”。

自17岁认识沪剧前辈王雅琴后,他更是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访,20多年来,他与二百多位沪剧老艺人结缘、求教,竟成了忘年交。从中,他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即将失传的滩簧老戏,使它们有了传承、有了延续,有了流传,他的“滩簧斋”便成了一个研究滩簧的“库房”和平台,从而也成就了他一位“草根”的沪剧研究第一人。

播音:高佩明

“学上海话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,普通话一级播音员。从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个年头,曾为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、编导、制片人。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、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。

2013年编导、策划闵行电视台第一个大型选秀节目,闵行广播电视台“我是明星”沪剧电视大赛,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。

2014年再次编导策划了上海市“乡音和曲”“我是明星”沪剧电视大赛。

作者:陶一铭

编导:高佩明

顾问:洪立勇

制作 合成:高佩明

制片:李翔

监制:孙立

总监制:茅杰

编辑:刘帆 高淑婷
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

特别提醒:

如果您不想错过“今日闵行”,记得“星标”,并多点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这样,每天新文章推送,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:)

(点击图片查看)

原标题:《她是“永远的少女”(一)|沪剧人生》

标签:

x 广告
金融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热讯租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